|咨询电话

027-85516152 (工作日日间)
15327190618 (夜间节假日)

科普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登革热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本站编辑
字号:

登革热(dengue fever,DEN)是由登革病毒(Dengwe virus)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重症登革热(dengue hemomhagic fever,DHF)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 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多器官大量出血和休克,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儿童,死率高。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传播途径洋岛屿和我国广东、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在非流行期间,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在血清中几乎()人群易感性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感染恢复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部分免疫力,但只维持数月;对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乙型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此外,初次感染恢复后若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病毒会增加罹患重症登革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的风险。

 

二、登革热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体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监测神志、生命征、尿量、血小板、HCT变化等。重型病例应加强护理,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保持粪便通畅。

2.对症治疗

(1)高热时先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物,以防在C6-PD缺乏患者中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5mg,每天3次。(2)出汗多、呕吐或腹泻者,应及时口服补液,非必要时不滥用静脉补液,以避免诱发脑水肿,

(3)镇静止痛:可给予地西泮、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重症登革热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1.补液原则 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可给予平衡盐等晶体液,渗出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和数量,在尿量达约0.5m//(kg·h)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

2.抗休克治疗 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输液种类及输液量见补液原则,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的休克,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治疗。

3.出血的治疗

(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出血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置管、尿管等侵人性诊断及治疗。

(病的严重出血者,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3)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应输注血小板。

4.其他治疗 在循环支持治疗及出血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三、登革热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参考文献:传染病学 第九版